皮膚科文章

熱點文章


醫務所
地址:九龍旺角彌敦道688號旺角中心1725室 (港鐵站D2出口)
電話:(852) 2749-9927
傳真:(852) 2749-9327


診症時間(敬請預約)
星期一至五: 下午十时至一时
下午二时至七时
星期六:         上午十时至下午四时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休息


附屬醫院
聖德肋撒醫院
浸會醫院
聖保祿醫
養和醫院
仁安醫院

皮膚科文章

位置: 首頁 > 皮膚科文章

 

癬類感染
 
 

     皮膚表層真菌感染簡稱為癬(包括頭癬、體癬、手足癬、股癬、花斑癬、癬菌疹)。 


病因:

    淺部真菌病是由寄生於角蛋白組織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膚病,其病原菌可分為:


   一.皮膚癬菌:寄生在皮膚角蛋白組織致病真菌統稱為皮膚癬菌。該菌憑其侵犯組織不同和培養特點差異把它再劃分以下三屬:

  (一)毛癬菌屬:侵犯皮膚、毛髮和甲。本菌屬已查明有13種可使人類致病。常見有黃癬菌、紅色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彼等培養特點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二)孢子菌屬:侵犯毛髮及皮膚,在我國以鐵銹色小孢子菌、羊毛樣小孢子菌等為多見;這些培養特徵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報導有8種能引起人類發病。

  (三)表皮癬菌屬:侵犯皮膚和甲。本菌屬僅絮狀表皮癬菌一種可使人類致病,其培養所見呈杵狀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上述三屬的皮膚癬菌,感染人體後可引起組織反應而發生紅斑丘疹、水皰、鱗屑、斷發、脫髮和甲板改變等。按其侵犯部位差別,臨床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和甲癬。

  二.角層癬菌:寄生于皮膚角層或毛幹表面的致病真菌可謂之角層癬菌。此類癬菌又分兩型,即角層型和毛髮型。前者有花斑癬菌、紅癬微細棒狀桿菌,曼遜氏癬菌及威尼克氏癬菌;後一型有腋毛癬菌。

    由於角層癬菌是寄生於人體組織的表面,故一般不引起組織的炎症反應,即使有也極輕微。

     淺部真菌病流行頗廣,遍佈在世界各地區。

    淺部真菌病發生與菌種類別、 個體抵抗菌力及環境有關,但這一類皮膚病之所以流行這般廣泛,發病率如此之高,究其原因可能與下面因素有關:

  一.真菌生活力極強:該菌不含葉綠素、無光合作用能力,只憑寄生或腐生來生存。真菌喜好潮濕溫暖的環境、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26℃, 在pH值此3.0至10.0條件下皆可生長。雖然對高溫(45℃以上)抵抗力弱,但溫度在4℃以下卻有很強適應力.對紫外線、放射線等也有相當的抵抗力。 由此可見,真菌對生活條件要求不苛刻。故此,人們可從大氣中、動植物的體上、人類糞便、地板上和土壤裡等可培養檢出致病真菌,總之,真菌生活能力極強,在 自然界中幾乎無處不存在,所以真菌感染人類的機會自然也隨之增加。

  二.帶菌者是造成淺部真菌病菌流行傳播的主要原因:由於人們對癬的危害性認識 還不夠,因而不重視它,有病往往任其發展。以足癬而論,多數患者,病情不很嚴重,僅微癢而已,故從不主動去求醫;某些病人即使有較明顯症狀,亦仍不積極醫 治,緣於患病日久,習以為常了;還有部分患者,雖經治療而獲痊癒,但因感染源沒有控制,又無預防措施,所以往往再次復發。以上例舉的三種人都是帶菌者,其 最終造成後果:對已則可能引起自身傳染而招引他處發生癬;對社會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向周圍人群傳播。

  三.致病真菌傳播場所廣泛以致預防頗困難:引起本病傳播場所相當廣泛,可以通過公共物品,象拖鞋、浴盆、腳盆、毛巾、理髮工具等而使病原菌廣為傳播。由此可見,上述公共場所必須有嚴格管理制度和消毒措施,否則欲控制其發病率則不容易實現。

  四.機體自身抵抗力強弱對本病流行也有不容忽視的作用:雖然有人認為真菌傳染 力低,即便在趾間,如果局部不破傷,還是不易發病。但眾所周知,不講究個人衛生的人;患有全身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惡性腫瘤等;長期因病而使用皮質激 素,免疫抑制劑及抗生素等。以上情況,無疑將對癬病的發生起促進作用。

  五.外界環境與癬的流行也有重要關係:真菌喜在潮濕環境中生長繁殖,故本病好發於趾間,並多見在濕熱地區和炎熱夏季發病或加重。

    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淺部真菌病是具有一定傳染性,既可自身傳染,也可傳染他 人。本病傳染方式:一則直接接觸傳染,如頭癬的發病往往是直接接觸罹患頭癬的兒童或患有癬病的動物後引起;二則間接接角傳染,如經常使用癬病患者用過的東 西,象拖鞋、枕巾、擦腳布等就可能發生癬。

 

類型及症狀:

  一.頭癬(Tinea capitis)

  • 本病系發生於頭部皮膚和毛髮的淺部真菌病。


  二、體癬(Tinea corporis)

  • 除去頭部、掌蹠、腹股溝、陰性部和甲以外,人體表面光滑皮膚感染皮膚癬菌所發生的皮膚病統稱為體癬。體癬多見於兒童其次是青少年。

  三、股癬(Tinea cruris)

  • 本病可視為發生於股部上方內側面的一種特殊型體癬。其病原菌以絮狀表皮癬菌為常見,別的皮膚癬菌亦可致病。

  • 股癬絕大多數為成人男子,女性甚少見。常為單側,也可兩側對稱分佈。病情嚴重者,皮損可向上蔓延直達下腹部;往後擴展波及到臀部;向下延伸而累及股部他處。 

  • 股癬一般從足癬或手癬自身傳染引起的,病情與季節變化有關,通常入夏復發或加重,到冬天可緩解。病程纏綿,必須耐心醫治方能痊癒,否則易復發。


  四、足癬(Tinea pedis)

  • 足癬系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最常見淺部真菌病菌,在本港俗稱香港腳。本病主要病原菌是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毛癬菌和玫瑰色毛癬菌等。此外,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也屢見報告。
     
      足癬以中青年發病菌占多數。兒童老年患者較少見,這可能與這些人活動少、趾間較乾燥有關。

  本病菌好發於趾間,尤其是第三四趾縫。這同上述部位皮膚密切接觸、潮濕、不通氣,汗蒸發較差有關。

 

  五、手癬(Tinea mauns)

  • 手癬是發生於掌面的淺部真菌病。可以是原發,但是多數是從足癬自身傳染而來。病原菌與足癬相同,臨床表現也和足癬差不多。由於手是露出部位,通風性比足要好得多,故臨床無指間糜爛型呈現,而僅見水皰型和鱗屑角化型。臨床偶見糜爛出現,但往往是念珠菌感染所致,而並非皮膚癬菌引起的。


 
  六、甲癬(Tinea unguium)

  • 甲癬是甲部感染皮膚癬菌所致的,俗稱灰指甲;若由非皮膚癬菌所引起甲的病變則稱甲真菌病。既往常把甲癬和甲真菌病混為一談。

  • 甲癬病變始於甲遠端、側緣或甲褶部。表現為甲顏色和形態異常。多呈灰白色,且 失去光澤;甲板增厚顯著,表面高低不平。其質松碎,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積。有時,甲板可與甲床分離。此外,臨床可見一特殊型,即真菌性白甲。該型表現 不增厚,只是甲表面發生點狀白色混濁,隨後逐漸擴展而波及全甲。甲癬病程緩慢,如不醫療、可罹病終身。甲真菌病臨床特徵呈甲板增厚、表面可見橫溝紋,有時 變為褐色。仍有光澤感,卻無甲癬常見之甲下角蛋白及碎屑沉積。與此同時,多伴發甲溝炎,表現為甲周紅腫,自覺有痛感和壓痛。甲溝常有滲液少許,但未見化 膿。本病致病菌為念珠菌或麴菌,需要進行真菌培養方能確認。

 

  七、花斑癬(Tinea versicolor)

  •  鑒於夏季出汗皮疹斐然,又俗稱汗斑。本病是由寄生於表皮角層的花斑癬菌所引起的。該菌為嗜脂性故常發於頸和胸背部位。有時,上肢近端也被波及。基本損害為斑疹,大小如黃豆。新疹是黃褐色或棕褐色,舊的病變呈灰白色。皮損表面附有微量糠狀鱗屑,相鄰皮診可互為融合成較大的不規則病灶。一般無自覺症狀,偶爾出汗時稍有癢感。

 

  八、癬菌疹(Dermatophytides)

  • 癬菌疹系指真菌或其產物從原發病灶經血循環在人體其他部位發生皮疹,是屬於一 種變態反應。本病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有一個活動性原發真菌病灶;在癬菌疹的病變處查找真菌陰性;癬菌疹的病情隨原發活動真菌病灶控制而改善直至消退;癬菌素試驗必定陽性,如陰性也可排除至癬菌疹的診斷。

  • 癬菌疹可分為全身泛髮型和局限型兩種。前者的皮疹呈苔癬樣疹,即全身出現對稱性、播散性的丘疹,與毛囊相一致,約針頭至粟粒大;後一型多表現為汗皰樣發疹,其特點於雙側掌面及指腹部發生散在或群聚深在性水皰,大小不等,皰壁不易破 潰,少數可演變成較大水皰,如黃豆大以上。

  • 本病自覺奇癢難忍,特別是局限型更為明顯。此外還可有其他型發疹,譬如多形紅斑樣、結節性紅斑樣等均為罕見。

 

診斷與鑒別:

  淺部真菌病可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特點,診斷一般較容易。必要時可進行如下輔助檢查:
  一、真菌顯微鏡檢查
  二、真菌培養
  三、濾過紫外線燈檢查:該燈又名伍德(Wood)燈,系紫外線通過含有氧化鎳的玻璃裝置,於暗室裡,可見到某些真菌,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下產生帶色彩的螢光。這樣可根據螢光的有無以及色彩不同,在臨床上對淺部真菌病,尤其頭癬的診斷提供重要參考。此外,本燈對諸如托兒所群體檢查也有幫助。

 

治療方法:

    醫生會按個別情況處方藥物治療真菌感染。一般的皮膚癬可使用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而頑固或嚴重的感染則需服用抗真菌藥物以徹底根除感染。由於治療期長,所以患者必須有耐性和遵照醫生指示用藥。同時要注意個人缳生,既可促進痊癒,亦能夠減低復發機會。

 

預防:

1. 注意個人缳生,沐浴時要仔細清潔皮膚及雙腳。
2. 經常保持身體乾爽,如沐浴後應盡快抹乾身體,趾縫要徹底抹乾。
3. 應穿著乾爽通風的鞋子及乾淨吸汗的棉襪子。
4. 襪、衣物及浴巾要每天洗換。
5. 鞋子要替換穿著及經常保持乾爽。
6. 避免穿著緊身或焗身內衣褲,最好選擇可吸汗的棉質衣物。
7. 勿與他人共用衣服鞋襪、毛巾及個人用品如梳子、頭飾、帽子及枕頭。
8. 觸碰患處之後必須洗手,以免皮膚癬蔓延到身體其他地方。
9. 糖尿病患者,除了注意個人缳生之外,亦要經常留意皮膚狀況及作適當的護理,尤其是足部,以減低感染皮膚癬的機會。
10. 積極醫治癬病患者,特別是頭癬和手足癬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