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性皮膚病,嚴重時皮疹損害處有滲出潮濕傾向因而命名。該病病程遷延難愈、易復發。
病癥:
濕疹臨床症狀變化多端,根據發病過程中的皮損表現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急性濕疹的損害多形性,初期為紅斑,自覺灼熱、瘙癢。繼之在紅斑上 出現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包,搔抓或摩擦之後,搔破而形成糜爛、滲液面。日久或治療後急性炎症減輕、皮損乾燥、結痂、鱗屑,而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濕疹是 由急性、亞急性反復發作不愈演變而來,或是開始時即呈現慢性炎症,常以局限於某一相同部位經久不愈為特點,表現為皮膚逐漸增厚,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沉著 等。主要自覺症狀是劇烈瘙癢。 濕疹雖有上述的共同 臨床表現,但不同部位的濕疹,其皮損形態也有一定差異。如外耳道濕疹易伴發真菌感染,乳房濕疹常見於哺乳期婦女,常有皸裂而伴疼痛。肛門、陰囊濕疹常因搔 抓、熱水皂洗而至急性腫脹或糜爛。小腿部濕疹常致潰爛,不易癒合等。除上述以外,在臨床上還有部分表現尋常的特殊型濕疹,如繼發於中耳炎、潰瘍、瘺管及褥 瘡等細菌性化膿性皮膚病的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對自體內部皮膚組織所產生的物質過敏而引發的自體敏感性濕疹。嬰兒濕疹好發於滿月後嬰幼兒期,常對稱發生在手 背、四肢伸側及臀部。皮損形狀似錢幣的錢幣狀濕疹。
病因及發病機理:
濕疹確切的成因仍然不明,但可能是跟遺傳有關。大部份患者個人或家族成員有遺傳過敏的病歷,如鼻敏感、哮喘和花粉症等。另外,部份患者的免疫系統呈現異常的敏感,對四周的環境或食物中的某些物質(稱為「致敏原」)過敏,但這些物質本身是對人體無害的。
本病常發生於具有過敏素質的個體。凡有此素質的人,對體內外各種致敏物質,如食物中蛋白 質,尤其是魚、蝦、蛋類及牛乳,還有化學物品、植物、動物皮革及羽毛、腸道中寄生蟲,感染灶等的作用較正常人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有的甚至連日光、風熱、寒 冷 、氣候變化等物理刺激皆可誘發濕疹。總而言之,濕疹的發病是諸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診斷與鑒別:
主要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特點,診斷較容易。急性濕疹皮疹表現為多形性、對稱分佈,傾向滲出;慢性型皮損呈苔蘚樣變; 亞急性損害介於上述兩者之間。自覺瘙癢劇烈;容易復發。對特殊型濕疹應注意其獨特臨床症狀,診斷也不困難。慢性濕疹需同神經性皮炎鑒別,神經性皮炎先有瘙癢後發皮疹。苔蘚樣變明顯,皮損乾燥、一般無滲出、無色素沉著。好發於頸項、骶部及四肢伸側。可耐受多種藥物及理化等刺激。
常見之濕疹:
• 異位性濕疹(又稱小兒濕疹,異位性皮炎)
• 主婦濕疹 (又稱富貴手,進行性指掌角化症)
• 汗包疹 (又稱汗包,汗包濕疹)
注意事項:
儘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注意調整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類, 海鮮貝類食物應禁用、以清淡飲食為好;儘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鬆、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 皮炎使皮膚嚴重乾燥,對感染區域進行保濕可以有益治療和維持自然濕潤。這是最重要的異位性濕疹治療手段。
|